华体会体育平台 -转会期武汉三镇调整名单以备荷甲,篮板制胜环节打磨,悬念犹存,控场能力受关注的简单介绍
说起晋商,说起如今闻名遐迩的晋商文化,人们脑海里首先闪出来的,无非是晋商的票号,大院。由于票号和大院多集中在晋中灵石,平遥,祁县,太谷,榆次地区,不明真相的游人在赞叹晋商曾经辉煌的文化时,总不忘挖苦几句:晋商太保守了华体会官方网站,赚了华体会登录钱就知道回老家修院子。
晋商大院
的确,当年汇通天下,遍布全国一二三四线城市的大量晋商分号,如今大部分都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,就连曾经的日升昌,蔚字五连号等晋商票号翘楚的旧址,都是后来平遥为了开发文化旅游,而复原的。
1996年立“日升昌票号旧址”
晋商败落之时,里子都顾不了,面子也就无所谓了。除了分号变幻大王旗,被别的新商铺代替,还有遍布全国的会馆,也渐消失不见。如著名的武汉山陕会馆,曾是武汉三镇的地标建筑之一,仅仅几十年便被拆的无影无踪。
武汉山陕会馆老图片
今天,在北京前门外的青云胡同22号,老北京人称“芦草园”一带,有一座不起眼的建筑,这就是曾经的“北京平遥会馆”。因为会馆当初是由平遥的颜料商人创办的,所以也叫做“北京平遥颜料会馆”。
如图所示红点2所处位置,即为平遥颜料会馆旧址
平遥颜料行,是一个很古老的行业,其诞生的具体时间,已经无法考证。乾隆六年(1741年)京都《建修戏台罩棚碑记》记载:平遥颜料商“我行先辈,立业都门”,'自明代以至国朝,百有余年矣“。
出门在外的平遥颜料商人,需要抱团取暖,大约在明朝万历年间,由在北京的平遥的颜料商人,桐油商人发起,成立了行业协会,协会的办公地点,就是颜料会馆,至今有400多年的历史,是明清年间北京城最早设立的会馆之一。
北京平遥颜料行会馆外景
平遥颜料会馆最早的主体建筑为仙翁庙,集庙宇、会馆、戏楼为一体,形成了祭拜、居住与休闲相结合的整体格局,是会馆布局保存较完整的建筑。
各行各业,都有自己的祖师爷,颜料行的祖师爷,人称梅,葛二仙。梅大仙是上古传说中一位发明染料的仙人,葛就是著名的炼丹老人葛洪。这二位大仙,作为平遥颜料会馆名义上的最高领导,被供奉了好多年。
内景
全国各地,只要是供奉这两位大仙的仙翁庙,通常都是颜料行修的。如今动辄反对迷信,各行各业多连老祖宗是谁都不知道了。迷信也有一个好处,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,让人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。
道光八年,在京的平遥颜料商七局会馆,焚香叩拜祖师爷,又在祖师爷面前,立下行规:“近来人心狡猾,广有买卖之油,不以实数报行。倘有无耻之辈,不遵行规,缺价少卖,隐藏篓数,异日诸号查出,甘心受罚,神前献戏一台,酒席全备,不得异说。如若不允,改以狡猾,自有合行公论。倘然稽查不出,愧心乱规,神灵监察不佑。警之,戒之。”
山西高平仙翁庙
至今读来,仍令我辈肃然起敬。
据清《颜料行会馆碑记》记载的会馆修葺沿革,康熙17年(1678年),乾隆6年(1741年),嘉庆24年(1819年),道光18年(1838年),一百六十年间,平遥颜料行会馆先后进行了四次整修。
明清两代,北京城蓬勃发展,数次大规模扩城,为各行各业的商人带来了许多发展的机会。红砖绿瓦,绫罗绸缎,处处离不开颜色的点缀,颜料便成为必不可少的商品。平遥的颜料商,在京城曾呈垄断之势,鼎盛时期,平遥及山西其他华体会体育县份颜料商家在京多达三十余家。
修缮后的颜料会馆内景
当年,同乡同行们在颜料会馆内举办庆典、商议行规、交流感情、联系生意、调解纠纷,不仅丰富了会馆建筑形制的内涵,而且也充分发挥了工商会馆的特殊作用,为繁荣和发展京城商贾文化做出了有益贡献。
颜料行蒸蒸日上之时,清嘉庆2年(1797年),平遥西达蒲村人李文赟创办西裕成颜料庄,在村内开制作颜料的作坊,在平遥城内西大街开铺。初创之时,本小利微,嘉庆中叶开始兴起,先后在北京,汉口,天津,成都等地设立西裕成分号。嘉庆13年(1808年),李文赟之子李大全聘用平遥细窑村雷履泰入号,任命其为西裕成汉口分号执事,这在当时是一件小事,却是影响晋商历史的一件大事。
15年后,清道光三年,李大全子承父业,雷履泰已是西裕成总经理。在雷履泰倡议下,中国第一家票号,被称为中国银行业的乡下鼻祖----日升昌票号诞生了,李大全独立出资三十余万两白银。可以说,没有颜料行为李家带来的资本积累,就没有后来的票号。
如今,在京的平遥颜料会馆,成为保存下来为数不多的晋商会馆之一,是北京市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。许多到北京旅游,出差,学习的平遥有心人,时不时还去看看,只是已经很难再找到当初平遥颜料行前辈的足迹了。
1 条评论